發布時間:2021-08-05來源:南方+瀏覽次數:10915返回
7月30日晚,“閃亮的名字——最美擁軍人物發布儀式”在央視推出,節目中由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和全國雙擁辦聯合發布第三屆全國“最美擁軍人物”。在當選的10名全國“最美擁軍人物”中,莫浩棠作為廣東唯一人選,榮譽上榜。
“老兵企業家”莫浩棠是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席、東莞市工商聯(總商會)主席(會長)、東莞市愛國擁軍促進會會長、廣東三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1982年起,脫下軍裝后的莫浩棠39年如一日熱衷于擁軍事業,在社會化擁軍路上勇當“排頭兵”。他帶領愛促會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先后帶動50多家莞企和19位民營企業家成為東莞愛國擁軍的中堅力量,為東莞社會化擁軍活動捐資達1850萬元,為東莞社會化擁軍的發展和全國雙擁模范城的創建作出了重要貢獻。
崇軍情懷融入血液
“我對于軍人的了解,是從父親開始的。”莫浩棠的父親在新中國成立前主要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曾以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精神參與了抗日救亡和民族解放運動。
莫浩棠從小經常聽父親說:“軍隊是我們國防的長城,我們不支持部隊建設,那不是自毀長城嗎?”父親的這種家國情懷也深深地影響了他。
軍人英姿颯爽的風采給莫浩棠內心埋下一顆“紅色”的種子。“成為軍人中的一員”是他自小的夢想。
1976年,征兵工作開始,莫浩棠和眾多年輕人一樣踴躍報名,隨后應征入伍。
帶著“當兵就一定要當個好兵”的念頭來到部隊,莫浩棠便以一股“全力以赴”的拼勁兒開始了當兵時光。入伍不久,他便由戰士提為班長。第二年年底,19歲的莫浩棠把一個班帶得虎虎生威,各項任務完成出色,榮立三等功。
莫浩棠當兵的第三個年頭,被選送去桂林陸軍學院學習,不久后升為教官。那時訓練之嚴厲堪稱要磨礪九九八十一難,他在訓練中手臂脫臼、磨出血泡都是常事。
1979年2月,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莫浩棠走進槍林彈雨,經受了血與火的洗禮。戰后,他再次榮立三等功。
莫浩棠在部隊7年,對他的人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他也對部隊的感情更加濃烈。
1982年底,莫浩棠轉業回到東莞,曾任東莞市橋頭鎮黨委副書記、書記。在他“愛國擁軍”思想的影響下,橋頭鎮與駐軍一直關系密切、魚水情深,被傳為佳話。
1993年,莫浩棠由政界轉入商界,1995年創立了廣東三正集團有限公司,秉持“樹正氣,走正道,出正果”的企業精神,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從軍人到企業家,莫浩棠始終保持軍人本身,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盡管企業管理事務繁忙,可一旦政府和社會需要,他都義無反顧聽從召喚,盡心盡力做好相關社會工作。
打造軍人軍屬“娘家”
“濃濃魚水情”“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這些用以形容軍民團結的話語,不只體現在書面和口頭上,由莫浩棠帶領的愛促會,更是將之變為現實。
2014年,為了進一步匯聚東莞的愛國擁軍力量,配合市委、市政府的雙擁工作,搭建政府與退伍軍人的溝通平臺,提高市民的國防意識,促進軍地共建和諧發展,實踐老兵互助模式,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愛促會,使東莞民間愛國擁軍走上了規范化和專業化的道路,帶動了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愛國擁軍事業。
這個無法通過自身經營“造血”的社會公益性組織,“活動資金從何處來”成了問題。“有什么困難我來解決,缺少資金我來兜底!”這一年,莫浩棠擔任愛促會首屆會長,并資助100萬元啟動資金。
只要部隊需要,他就會慷慨解囊。
2015年,軍嫂韋穎身患重病急需救治,愛促會立即發動會員和企業捐款,短短幾天就籌集到救助資金12.35萬元;2017年,現役軍人陳光貌的女兒身患重病急需援助,愛促會發出倡議書,7天內捐款就達到30多萬;2020年,駐莞部隊一名干部患有精神病,在安置方面存在困難,愛促會立刻籌集40萬元幫助部隊解決了困擾多年的難題……為了幫助解決官兵的后顧之憂,莫浩棠先后向38名困難家庭官兵捐贈107萬元。
“有你們這樣的堅強后盾保駕護航,強軍路上我們就不會畏懼流血犧牲,強敵面前就敢于沖鋒陷陣。”軍嫂韋穎的丈夫陶青偉所在部隊領導說。他還記得2014年,莫浩棠得知部隊沒有一個室內的影院后主動提出援建,投入40余萬元建設多功能影視廳,受到廣發官兵歡迎和點贊。
像這樣,為駐莞部隊援建的多功能演播廳就有5個。近年來,莫浩棠帶頭踐行科技擁軍、文化擁軍,帶領愛促會積極參加東莞“雙百擁軍行”活動,吸引企業和個人捐資約計300萬元。
在駐莞部隊的官兵眼里,莫浩棠一直以來非常關心關注駐莞各部隊的全面建設,對部隊和部隊官兵有很深的感情。
2020年初面對新冠疫情的沖擊,莫浩棠的企業受到嚴重影響,但是他仍然在第一時間捐助100萬元馳援武漢,并發動東莞愛促會緊急采購10. 3萬元武漢抗疫部隊急需物資,安排專車對點送往軍隊支援武漢醫療隊,受到武漢戰“疫”官兵的一致贊許。今年7月中下旬,河南鄭州遭遇歷史最強降雨,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并引發洪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莫浩棠的企業積極為河南抗洪救災奉獻愛心、伸出援手,向東莞市慈善會捐贈專項資金100萬元,馳援河南抗洪救災。
除了關愛在伍官兵,愛促會也是退役軍人的“娘家”。任會長7年多來,莫浩棠堅持在“關心在伍、關愛退伍、關懷軍烈屬、支持復退軍人參與社會治理創新”4個方面開展工作。他個人捐資85萬元并籌資建立了“老兵互助關愛資金”,還開展了許多關愛老兵的活動。
2020年7月22日至23日,莫浩棠帶領由東莞市工商聯(總商會)、東莞市愛國擁軍促進會和東莞世界莞商聯合會聯合組成的16人擁軍慰問團,遠赴位于數千公里之外西北大漠的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慰問正在那里參加年度跨區演訓的駐莞31629部隊。
愛促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盧普潤說,每到重要節日來臨,莫會長總不忘囑咐秘書處要慰問傷殘軍人、立戰功人員和烈士的親屬。目前,愛促會已先后為312位特殊困難退役老兵發放救助金402萬元。
莫浩棠不僅自掏腰包為老兵救急救難,更是熱心支持退役士兵就業安置工作。他多次積極發動東莞民企關心支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僅他個人的企業歷年來共安排傷殘軍人、退役軍人及其子女就業逾900人次。
“找準了方向,付出了真情,凝聚了力量,孕育了希望。”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陳小山廳長這樣評價莫浩棠領導下的東莞市愛促會。
擁軍基因代代相傳
莫浩棠常講:“愛國擁軍是一項全民參與、功在千秋的事業,僅憑個人力量是有限的,但民間愛國擁軍的力量是無限的。”
他在擔任世界莞商聯合會會長和東莞市工商聯主席期間,廣泛開展愛國擁軍宣傳,引導非公經濟人士富而思源,參與愛國擁軍事業。“愛國擁軍不是做慈善,而是責任和義務”在莫浩棠的影響下,先后50多家莞企和19位民營企業家成為東莞愛國擁軍的中堅力量,為東莞社會化擁軍活動捐資達1850萬元。他常說:“擁軍路上永遠有莞商的身影。”
“社會上愛國擁軍的氛圍對于年輕人的影響很大,我們做很多事情,是做給后輩們看的。”他認為,民間的愛國擁軍“基因”還需代代相傳。
2014年底,莫浩棠自籌資金30多萬元,將東莞參戰老兵子女330多人組成愛國擁軍團隊,引導他們積極參加慰問演出、慰問服務等擁軍活動,使之成了東莞新一代愛國擁軍的生力軍。
曾嘉琪是一名“戰二代”,如今在愛促會擔任“莞籍七八(桂林)老兵子女互助會”的副組長,常常組織“戰二代”們參與社會各項公益活動。他們通過探訪老兵、慰問困難家庭,給更多的身邊人講述父輩的戰斗以及回鄉后的奮斗故事。
“以莫會長為首的東莞老兵們為東莞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九連冠’的努力讓我們非常感動,我們希望與其他‘戰二代’小伙伴一起把父輩的旗幟接好,把父輩對黨、對國家的絕對忠誠、對戰友無私服務的精神傳承好。”曾嘉琪說。
在愛促會的影響下,越來越多像曾嘉琪一樣的“戰二代”們永擔起了愛國擁軍的旗幟,擁軍的火種也被播撒到更多學生中間。
2020年1月12日,愛促會舉辦了一場“千人揮毫,致敬軍人”迎春送福文化擁軍活動。在這場活動里,除了東莞書法家代表,更是專門邀請了310多名學生一齊揮春送福。
“我們希望以具體的活動形式對愛國擁軍情懷進行傳承教育。”莫浩棠說,學生們將濃濃雙擁情融入一筆一劃之間,不僅為東莞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及軍烈屬代表送上最美的祝福,也在他們心間留下擁軍的種子。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莫浩棠和他的企業積極參加脫貧攻堅,堅持每年“扶貧濟困日”慷慨捐贈,累計達1000多萬元;還先后為廣東省邊遠貧困山區捐款1800多萬元,籌建學校16所。就在這16所三正希望小學中,已有一些孩子成年并應征入伍,目前共有22名孩子參軍,并有10名仍在服役中。
一直以來,莫浩棠在愛國擁軍和慈善事業上深耕篤行,先后在擁軍濟困、扶貧助教等社會各項公益事業上捐款捐物達1.1億元,為新時代愛國擁軍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熱點新聞Hot news